导语:这种疾病属于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一种内分泌疾病,而这种疾病的出现主要是因为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所带来的胰岛素抵抗,或者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所引起的一种疾病。
根据中国糖尿病以及代谢疾病研究通知资料显示,我国现如今大约有1.6亿糖尿病患者,而糖尿病前期人群能够高达1.58亿,而在这其中数量最多的那就是二型糖尿病患者。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或许大家都特别了解二甲双胍,这款药物,这是治疗糖尿病的常见处方用药,可以通过抑制肝脏产生葡萄糖来达到降血糖的目的。
虽说二甲双胍这款药物被应用到临床迄今已经有了20多年,但是自从年二甲双胍问世以来,我们人类对二甲双胍这款药物的研究从未停止过。
01二甲双胍到底是什么药?具体有哪些功效?
虽说现如今没有发现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但是临床当中已经开发了很多种控制糖尿病的治疗方式,而在这其中药物治疗作为医学治疗方式是比较常用的。
而二甲双胍其实就是一种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降血糖的常规用药,这是一种有机化合物,是治疗糖尿病的一线药物。
大家也可以配合其他的药物进行联合用药,针对糖尿病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二甲双胍作为临床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大约已经有了60多年的用药历史,这款药物不仅能够帮助患者降低血糖减轻体重,还可以通过抑制肝脏葡萄糖的输出来提高外周组织对于胰岛素的敏锐性,如此一来可以增加葡萄糖的摄入,还能够降低血脂、血糖。
所以对于高血压和高血脂都有着一定的改善效果,所以二甲双胍这款药物才备受人们的喜爱与欢迎。
一般情况下二甲双胍这款药物是针对于二型糖尿病患者的,特别是肥胖或者是伴随着胰岛素血症的患者。
这款药物不仅能够有效的控制血糖水平,还可以帮助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是药效非常好的一种降糖药物。
虽然二甲双胍的药效很好,但是很多人在日常生活里发现了这样的一个问题,自己每天都有吃二甲双胍,但是为何就是自身的血糖降不下来呢?其实或许你没有了解以下这4个注意事项。
02二甲双胍天天吃,需牢记4个注意事项,血糖控制更好,用药更安全
不要空腹服药
空腹服用降糖药会容易出现恶心、胃痛、胃灼热等方面的肠胃道症状,甚至会容易降低药效。
在空腹状态下服用药物,对于肠胃以及肝脏的损伤都是非常大的,所以不建议大家在空腹状态下服。
尽量是在饭后半个小时服用药物,这样胃液会直接消化食物,不会直接带来低血糖问题。
注意补充维生素B12
有相关数据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在长期服用二甲双胍之后,都出现了维生素B12的缺乏问题,特别是中老年患者这种现象更为常见。
这是由于二甲双胍当中含有一些成分,会抑制我们的身体,对于维生素B12的吸收,中老年人患者的吸收能力本身就是很差的,服用这一类药物之后自然而然的也会容易出现维生素B12缺乏的问题。
而维生素B12的过度缺乏会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焦虑、贫血、身体疼痛等方面的症状,所以在服用二甲双胍时,一定要懂得合理补充维生素B12。
注意用药时间
二甲双胍这款药物有着不同的剂型,分别是肠溶片、肠溶胶囊、普通片,而不同剂型的服用时间也是不一样的。
普通的二甲双胍可以在饭前、饭中或者是饭后服用,只要不距离吃饭时间太长就可以了。
但若是肠溶片这种则需要在空腹状态下服用,如此一来才能够发挥出相应的作用。
注意肝肾功能
虽说治疗糖尿病的首选药物是二甲双胍,但并非所有患者都可以服用二甲双胍。
对于肝肾功能存在问题的患者而言,是不建议大家长期服用二甲双胍的。
由于年龄的增长,肝肾功能每日都在退化,服用二甲双胍会容易带来一定的风险性,即便是肝肾功能正常的糖尿病患者长期服用二甲双胍也要注意监测肝肾功能。
03哪些人不适合服用二甲双胍?
缺乏维生素B12未纠正者;
已知对二甲双胍过敏或者是对其中的辅料有过敏问题的患者;
年龄在10岁以下的儿童;
哺乳期妇女以及孕妇;
严重外伤、感染,外科大手术前以及手术中,临床有缺氧、低血压等问题时;
部分肠胃功能紊乱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
04二甲双胍便宜的和贵的有什么区别?哪种更好?
其实二甲双胍不管是贵还是便宜,几乎没有太大的区别,二甲双胍这款药物作为双胍类的降糖药,在价格上虽有不同,但是它们的主要成分依旧是二甲双胍。
所以不论贵贱都没有太大的区别,贵的并不一定就代表着药效好,而便宜的也并不一定就比那些贵的药效差。
只要大家对症治疗,这样才能够达到最佳的药效,便宜和贵的没有任何的差别。
05阅读延伸:二甲双胍VS阿卡波糖,哪个好?
因为阿卡波糖可以抑制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以此来控制餐后血糖的升高,但是这款药物对于空腹血糖的控制是比较差的。
而二甲双胍这款药物在降低空腹血糖上面的表现会更优异,所以这两款药物针对的对象会有所不同。
不过虽说二甲双胍更加适合降低空腹血糖水平,但是阿卡波糖降低餐后血糖水平的效果会更好。
这两款药物平时可以联合在一起服用,不过在同时服用时很有可能会带来胃肠道不适。
结语:虽然最近几年来我们国家的糖尿病患病率有所增长,但是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病死率却在明显减少,若是发现有糖尿病症状出现,一定要及早就医检查,早发现早配合,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保护个人的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