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人活着就要饮食,修行人也不例外。这可不是无足轻重的小事,对修行非常重要。但是,修行人应该如何饮食?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智者大师在《童蒙止观》中做了非常精要明白的开示,我们可以由此进一步阅读佛经、深入思考。
开办“引经据典”栏目的初衷不仅是为大家提供明师指导,而且要把这些思考回溯到大藏经,让师言与佛语接通,启迪智慧并解决实际问题。为此,在“大德答问”之后,栏目认真提供了“延伸思考”“深入经藏”“投票留言”等板块,敬请阅读并分享。
大德答问
问
修行人该如何饮食?
智者大师答
夫食之为法,本欲资身进道。食若过饱,则气急身满,百脉不通,令心闭塞,坐念不安。若食过少,则身羸心悬,意虚不固。此二皆非得定之道。
若食秽浊之物,令人心识昏迷。若食不宜之物,则动宿病,使四大违反。此为修定之初,须深慎之也。
故经云:“身安则道隆,饮食知节量,常乐在空闲,心静乐精进,是名诸佛教。”
——智者大师:《童蒙止观》
白话翻译
饮食是滋养身体、提供精进修道方便的保障。如果吃得过饱,就会气息急促、身体粗重,经脉运行阻滞不通畅,这样让人心识幽闭,如果禅坐的话,很难安稳下来;如果吃得过少,就会身体虚弱,心识飘忽,难以集中精力。这两种都不是有助于禅定的方式。
再者,如果吃了污秽的垃圾食品,甚至会让人心识昏迷;如果吃了自己身体不适宜吸收的食物,就会引发旧病,使得身体不安适。所以,饮食对于刚刚修学禅定的人来说,需要十分谨慎。
经中说,身体安稳则道业兴盛,所以,修道人饮食要适量节制,常常乐于在空闲无扰之处,安静地精进修学,这是诸佛的教诲。
——源自网络,译者不详
延伸思考
由于现代工业化的发展,我们今天的饮食乱象严重。一方面是农药残留、添加剂等造成的食品安全的问题愈演愈烈,让佛经上的“饮苦食*”变成了准确的预言和描述。另一方面,今天人们普遍摄入太多的食物与热量,摄入太多的油、盐、糖,摄入太多的精加工食物,造成普遍体重超标,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的病症非常流行。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很多,究其根源来说,关键是没有做到“饮食知节量”。这里的“量”不仅指的是,我们的食量不要太大,还涉及到我们的食物中,油、盐、糖、精加工食物不要太多,乃至于每天的饮食中,蔬菜、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之间的比例应该合理,油、盐、糖、精加工食物不应太多等等。
今天饮食上的乱象,对普通人来说都是对身体的伤害,对修行人来说更是不利修行。
它是这个时代普遍流行的综合症,本质上说是共业所感。比如,我们今天常常会看到一些寺院斋堂的饭菜,太油太咸,热量太高,精加工食物太多,少有粗粮,油炸等不健康烹饪方式运用过多,出家法师长期食用之后,普遍身体不够健康,影响修行,乃至于会罹患疾病。造成这样的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大寮中发心护持寺庙的义工师兄,缺乏健康饮食的相关知识。他们有些人常常会担心师父们长期素食,会不会油水不够,所以往往有意识炒菜多加油。
还有许多虔诚的信众,也出于同样的担心,会喜欢供养食用油,最后常常导致食用油太多,构成巨大的压力。由于佛门注重惜福,常常因为怕过期,而被迫多用油,多炸丸子等。还有不少居士喜欢给出家人供养他们自己非常爱喝的碳酸饮料等不健康饮料。总之,由于大众的无知和热情,好心供僧,最终却伤害了僧人的健康。这样的结果岂不令人痛心!
深入经藏
杂阿含经卷第十一·二七五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饮食知量者,难陀比丘于食系数:“不自高、不放逸、不着色、不着庄严,支身而已。任其所得,为止饥渴,修梵行故。故起苦觉令息灭,未起苦觉令不起故,成其崇向故。气力安乐,无罪触住故。如人乘车,涂以膏油,不为自高,乃至庄严,为载运故。又如涂疮,不贪其味,为息苦故。”如是,善男子难陀知量而食,乃至无罪触住,是名难陀知量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