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无锡人越来越多高血脂体检中的这些指标,你
TUhjnbcbe - 2021/4/9 15:05:00

对话大家第三十八期:

漫品24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在我国传统农耕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其背后蕴含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二十四节气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二十四节气从古至今对人们的生活、文化有着实用价值。

本期对话大家,主讲人刘晓莉将追溯至二十四节气诞生的根源,与我们一同品味它独特的文化魅力。

主讲嘉宾

刘晓莉

作家

在粤港等地刊物发表小说、散文若干篇,散见于《广州文艺》《香港作家》《深圳特区报》“凤凰网”等。短篇小说《保安队长的蓝眼睛》获首届“深港两地短小说”大赛二等奖,评论《生命困厄几芳菲》获首届深港两地文学作品书评优秀奖,非虚构《工厂手记三章》获征文大赛三等奖。曾在深圳城市管理局、各街道、学校、东莞图书馆讲座,兼任深圳书城中心城、深圳书城龙华城文化活动主持。

讲座回顾

昨天刚刚过完中国农历新年的元宵节,大家知不知道我们现在处于哪个节气呢?对的,是雨水。雨水是一个节气的名称。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这短短的28个字已经将我们全年二十四个节气,一年天都囊括进去了。我们看到这个名称可能会觉得又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我们每天都生活在节气当中,陌生的是在那个节气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如何甄别呢?哪个是对我们有利的呢?特别是我们的农事安排,什么时候插秧,什么时候该收获,什么时候该防虫,什么时候又该做什么样的事情,在二十四节气当中都会有一些启发,包括我们的饮食和起居。

我们知道,24节气是我们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是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它起源于*河流域。那*河流域又有多大的面积呢?这里主要讲的是中原地区,即*河流域的中下游,主要是河南、洛阳和开封一带。*河流域经过的省份包括河南省全省、山西、山东、江苏和安徽。远在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并且通过长短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夏至时,太阳高度最高,正午投射的影子较短,这一天是白昼最长的时间,到冬日,因为太阳高度比较低,投射影子很长,这一天即白昼最短的时间。

关于二十四节气的来源,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对节气有所记述。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到公元前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非遗名录。

一年12个月每个月2个节气,共24个节气,每个节气15天。而我国又将“五天”称为“一候”,“三候”为一个节气,所以一个节气又被称为“三候”。

地球上为什么会有四季的划分呢?二十四节气就是在四季的基础上进行详细划分的。众所周知,地球自转时也会围着太阳公转,围绕太阳公转时所受的太阳辐射热度不同,从而形成四季的变化。中国大部分地区处于北极圈和北回归线处,我现在所指的地方就属于北温带,底下属于南温带,该区域是有明显四季变化的。大家知道,北寒带、南寒带、北极、南极常年是积雪覆盖。

我看过一部电影,电影中有一个选美的活动说“请问为什么北极熊和企鹅没有打过架呢?”你想,他们中间隔着整个热带地区,根本无法跨越、无法见面,谈何打架呢?我国所处的北温带是有四季变化的。

二十四节气是按阳历推算的。是由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确定的。“每五天”称为“一候”,“三候”为一个节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都是有规则的。第一,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这八个节气。第二要反映温度的变化,比如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是表示冷暖程度的不同。第三,反映降水程度的不同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第四,反映物候现象和农事活动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第一,“立”表示一年四季中每一个季节的开始。春夏秋冬四个“立”,就表示了四个节气的开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称为“四立”。第二,“至”是意极、最的意思。夏至、冬至合称为“二至”,表示夏天和冬天的极致。第三,“分”,在这里表示评分的意思,春分、秋分合称为“二分”,表示昼夜平分。

春季有六个节气,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春雨惊春清谷天”。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节气,又称“岁首”“立春节”“正月节”,代表一年之始,春季的开始,具有气温回升、阳气上升、万物苏萌的气候特点,每年公历2月3-5日交节。立春交节的时间是不固定的,但是在这个时间段内太阳到达*经°“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大地回春,万象更新,是吉祥之意!

每一节气中有三候,即气候、物候和其变化。一候东风解冻。说的是立春前五日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二候蛰虫始振,“蛰”是隐藏的意思,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从冬眠中苏醒。三候鱼陟(即上升)负冰,指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当鱼在水底游动时,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春天最早开的花是迎春花,迎春花一开,百花齐放。第一个民俗是“贴春字”。“贴春字”在唐代长安就有,意为“迎春”“迎福”。第二个习俗是“佩燕子”,每年立春这天长安关中一带人们都喜欢胸前佩戴用彩绸剪成燕子形状的布囊,布囊中会放一些药材,亦是给小孩祈福之意。燕子是报春的使者,也是幸福吉利的象征。第三个习俗是“打春牛”,以桑木做骨架,外面蒙上皮革,上画四时八节,日12时辰图纹。立春前一日,将其摆放至祭坛。立春当天,由当地县令带领村民举办“打春牛”(又称“鞭春牛”)仪式,边耕边打春牛,口喊:一打“风调雨顺”;二打“国泰民安”;三打“五谷丰登”等吉祥话语。大家都知道,我国是农耕文明的国家,耕种对一年的收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这个仪式也很被重视。

除此之外,还有哪些与春天息息相关的节气的掌握呢?比如有春饼、春卷、春盘、咬春。明《酌中志》曾记载:“立春之时,无贵贱嚼萝卜,曰‘咬春’。”即立春的时候无论贵贱,家家户户都要“咬春”,就是咬萝卜。意思就是要咬住春天不放,春天太好了,给人带来希望,带来温暖。

我们春天的习俗还有什么呢?春节时家家户户贴对联,吃团圆饭,给父母长辈拜年,亲戚朋友互相走动、耍狮子、耍龙等一系列节庆活动。

关于立春时节的养生又该注意什么呢?春天一到,阳气升发,升阳养肝,再次特别提醒大家,可以用一些柔肝养肝,疏肝理气的草药和食品。在饮食当中,亦很讲究药食同源,比如枸杞、丹参都是对肝有益的。大家都知道,如果想预防近视,可能要多吃猪肝、鸡肝、枸杞等食品。养肝食品可选择辛温发散的大枣、豆豉、葱、香菜、花生等作为配料,多吃些油菜、香菜、韭菜、洋葱、芥菜、白萝卜、茼蒿、大头菜、茴香、白菜、芹菜、菠菜等。而以上菜品也恰恰是春天生发的,可以说是大自然提前给人类准备好的。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天之中清晨是阳气始生之时,因此进入春季,清晨最适合运动。慢跑、散步、郊游、登山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春天万物复苏,天气由寒转暖,各种致病的细菌、病*随之生长繁殖。温热*邪开始活动,现代医学所说的流感、流脑、麻疹、猩红热、肺炎也多有发生和流行。我记得小时,我们班上有一个男孩子腮帮子红肿,眼睛也红肿,后来我才知道那叫腮腺炎,这些也是要预防的。需提醒孩子勤洗手,室内多开窗通风,同时要加强锻炼。特别在新冠肺炎后疫情时代,我们也要坚持在公共场合戴口罩,注意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减少聚集。

给大家推荐宋代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一起品味。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有时我在想,如果我在发短信说跟朋友见面或者说要亲戚来我家做客时,我可否说“春江水暖我先知”,到我家来吧。

第二个节气是雨水,寓意降水的开始。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在公历2月18-20日交节,交节即到达之意,一个节气长十五天。“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昨天我们也下雨了,说明我们的节气还是很准的。为什么会下雨呢?“东风既解冻”,刚才讲到立春之时第一候即为“东风解冻”。“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意思就是东风既然已经解冻,水蒸气上去了,因为气温的升高,降下来就为雨。对于深圳而言其实是很缺水的,很长时间不下雨,草木都需要人工浇水。包括春节期间的降雨也是用了一些手段进行的人工降雨。

古代降雨有三候,即三个现象。一候獭祭鱼,说水獭在冰面上蜷伏了一个冬天,现在可以开始捕鱼了,就将鱼在洞口摆一圈,就好像在供奉老天爷,感谢他赐予的食物一样。当然,实际上是水獭希望多捕一点鱼然后存着吃。二候候雁北,即候雁来北边了。众所周知,冬天大雁南飞,立春已过,气温回暖,大雁就要回来了。大家稍后可以发现,在三候当中提出“雁”字特别多,这个“雁”不是小燕子,而是大雁。古人是很崇尚大雁的,说它是有五常之雁之灵兽。仁义礼智信,大家想想大雁是不是这样?第一,大雁终生一夫一妻制,一雌一雄,不会找第二个伴侣。第二,大雁是有组织的,一会成“一”字形,一会成“人”字形,它是有首领的。第三,大雁在休息时肯定是有一只雁在放哨,它的智慧和人类是很相近的,古人很喜欢观察大雁。“三候”草木萌动,即草木萌发。

属于雨水的花是杏花,“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杏花刚开始开时是红色,开花时颜色逐渐变淡,变成粉红色,至其完全开放时变成纯白。雨水节“回娘屋”是流行于川西一带的风俗。到了雨水节,出嫁的女儿纷纷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生育了孩子的妇女,须带上罐罐肉、椅子等礼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久不怀孕的妇女,则由母亲为其缝制一条红裤子,穿到贴身处,据说,这样可使其尽快怀孕生子。此项风俗现仍在农村流行。

春雨贵如油,润物细无声。农民忙着耕地,整地,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元宵节吃汤圆、猜灯谜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雨水中的习俗和节日。

在此推荐两首诗。第一首是唐代韩愈的《初春小雨》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第二首诗是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即现成都,三国时期在成都设织锦官职,故称锦官城)。

第三个节气是惊蛰,惊蛰有三候,三种现象。一候桃始华,意为桃花开始红了,桃之夭夭。二候仓庚鸣,即*鹂叫唤。三候鹰化为鸠。在惊蛰时期,古人认为天上的老鹰化为了布谷鸟,因为此时的鹰开始躲起来繁育后代,人们能听到的都是布谷鸟的叫声,所以都以为这是老鹰化为了布谷鸟。由此可以看到古人的观察和科学是有一定差距的,但是我们是可以包容、谅解的,因为当时的科学并未到达现在这种发达的程度。

关于“惊蛰食梨”之习俗。传说闻名海内的晋商渠家,先祖渠济是上*长子县人,通过两地之间走西口贩卖梨创业,所以每到惊蛰之日,先辈就要后代吃梨,以不忘先辈创业之艰辛,亦有“离家创业”之意。我认为惊蜇吃梨最主要还是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以增强体质。

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

关于“蒙鼓皮”的习俗。因为惊蛰是雷声引起的,做鼓的人认为要顺应天气,将鼓皮蒙上也会发出似雷声一样的声音,以求顺应天时,凡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推荐唐代一位作者的《金缕衣》,其具体作者不详,但当时唱得最好的是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看起来这首诗像爱情诗,意为爱情到达时,当我站在年面前时要好好珍惜,不然就错过了。其实也可以将它看作要大家珍惜时间的诗,比如“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但是这种柔和的、甜蜜的“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更让大家觉得这是容易让人接受的,要珍惜时间的诗,而非强制性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关于杜秋娘,她出生于镇江上小户人家,十五岁为浙西观察史李锜待妾。因为杜秋娘唱《金缕衣》唱得很好听,李锜便很喜欢他她。李锜不甘心只做观察史,想造反,结果被唐宪宗平掉。杜秋娘作为战利品被带到皇宫,皇帝看到之后一曲惊为天上人,将她作为了自己的心上人。唐朝时期宦官专权,将唐宪宗杀害。唐穆宗继位,让杜秋娘担任儿子漳王李凑的保母教养嬷嬷(即人生导师)。漳王哥哥唐敬宗当皇帝被杀,漳王另一个哥哥唐文宗当皇帝,宦官专权漳王软禁,被赶回家乡。杜秋娘作为保姆处境悲惨,唇亡齿寒,又被赶回家乡。至此,杜秋娘经历了四个皇帝,四朝三十年,恍若南柯一梦。当杜牧去探望杜秋娘时,想到她当年在皇宫中是何等明媚、何等风光,如今却终老于此,便写下《杜秋娘诗》。据说该诗好到可与白居易的《琵琶行》媲美。

唐朝韦应物也曾写过《观田家》,一起欣赏。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廪物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第四个节气之春分。春分秋分,昼夜平分。因为阳光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天气暖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春分亦有三候。一候玄鸟至,玄鸟即燕子从南方飞来。二候雷乃发声,下雨时会打雷。三候始电,下雨时会闪电。春分的晚上大家去夜观星象会发现,北斗星的斗柄是指向正东方向的,往后依次变化,夏至朝南,秋分朝西,冬至朝北。

春分的花海棠花。根据冷暖预示后期天气的有“春分不暖,秋分不凉”“春分不冷清明冷”“春风前冷清明冷”“春分前冷,春分后暖”“春分前暖,春分后冷”,这些对老百姓的着装、准备粮食都是有益的。

春分习俗“竖蛋”。在每年的春分这天,世界各地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中国民俗竖鸡蛋”。即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虽然失败者颇多,但成功者也不少。春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故有“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春分竖蛋”只是流传下来的一个习俗,竖蛋每天都可以玩,靠的是技巧、细心和耐心。

周代,春分有祭日仪式。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江南地区则流行犒劳耕牛、祭祀百鸟的习俗。以糯米团喂耕牛表示犒赏。祭祀百鸟,一则感谢它们提醒农时,二是希望鸟类不要啄食五谷,祈祷丰年之意。

民以食为天,讲到春分,一起来看看吃的习俗。春分吃春菜,各个地区的“春菜”不同,有什么吃什么,万物生发,吃什么其实都是好的。“春困、秋乏、夏打盹”。春分期间,春光明媚,气候回暖,人们容易感到困倦、疲乏,民间称之为“春困”。保证充足睡眠,作息规律;多食含维生素B族食物,可驱“春困”,如大豆、花生、黑米等;饭量不宜过饱。“春困”不能单纯依靠多睡觉来解决,过度睡眠反而会使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从而“越睡越困”。要积极参加锻炼和户外活动,促进或改善机体血液循环,亦可多食豆芽、芹菜、小葱、莴笋。

属于春分的诗句推荐唐代贺知章的《咏柳》,一起欣赏。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第五个节气之清明。清明,又名踏青节、祭祖节。因为要到祖先坟上拜扫,感觉比较悲伤。又因天气好,是孩童们最喜欢的时期。春有春游,常在此时。具有气表景明、万物皆显、吐故纳新的气候特点。每年公历4月4-6日交节。古代将清明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白桐花开放。二候田鼠化为絮;因为此时田鼠均回到洞中,古人便以为田鼠均化为了絮柳,其实不然。三候虹始见,雨后天空可见彩虹。今年清明时大家可以观察一下,是不是到清明节时下雨才有彩虹。

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悄悄地到绵山隐居去了。后来晋文公到绵山恭请介子推,介子推不愿为官,文公手下放火焚山,结果介子推与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树之下,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于是颁令以后介子推死难之日,全国不许生火做饭,要吃冷食,称寒食节是清明前一天。

古时还有蹴鞠、荡秋千的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

春游,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年邓小平同志提议下,人大常委会六次会议将3月12日定为中国植树节。邓小平先生的首植树就在莲花山公园。在此向这位改革开放伟大的先行者致意,没有他就没有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仪式后,将祭祀食品分吃。晋南人过清明时,习惯用白面蒸大馍,中间夹有核桃、枣儿、豆子,外面盘*形,龙身中间扎一个鸡蛋,名为“子福”。要蒸一个很大的总“子福”,象征全家团圆幸福。上坟时,将总“子福”献给祖灵,扫墓完毕后全家分食之。要蒸一个很大的总“子福”,象征全家团圆幸福。上坟时,将总“子福”献给祖灵,扫墓完毕后全家分食之。

每个地方清明的习俗都不同。浙江桐乡河山镇有“清明大似年”的说法。青团是江南地区一带的传统特色小吃,青色,用艾草的汁拌进糯米粉里,再包裹进豆沙馅儿或者莲蓉,不甜不腻,带有清淡却悠长的青草香气。

清明节,民间忌使针,忌洗衣,大部分地区妇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门前洒一条灰线,据说可以阻止**进宅。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清明节气的风对未来天气及年成好坏也有一定预示,农民极为关心,因此,在民间流传不少有关这方面的谚语。比如“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频繁(鲁)”“阴雨下了清明节,断断续续三个月(桂)”等,这些都是各地根据经验总结出来的农谚。

推荐和清明相关的两首诗与大家共品。

第一首为唐代杜牧的《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第二首为清代高鼎的《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第六个节气之谷雨:寓意雨生百谷,亦是农耕文明的产物,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中国古代将谷雨分为三候:一候萍始生,谷雨后因降雨量增多,水面的浮萍开始生长。二候鸣鸠拂其羽,布谷鸟振翅飞翔,开始提醒人们播种。三候为戴胜降于桑。在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了,戴胜鸟的头冠像吉普赛人的羽毛一样竖起来,但是在深圳见面最多的是浑身是绿色但尾部是红色的鸟,跟戴胜鸟有点像,叫声非常悦耳。

古时有“走谷雨”的风俗,谷雨这天青年妇女走村串亲,有的到野外走一圈就回来。寓意与自然相融合,强身健体。

每年谷雨节,仓颉庙举行传统庙会,会期长达七至十天。大约在年前,轩辕皇帝由部落首领被拥戴为部落联盟领袖,他命仓颉为左史官。仓颉做了史官以后,用不同类型的贝壳和绳结的大小、横竖为标记记载事物。可是,随着仓颉主管事务日益繁多,老办法已远远不能适应需求,仓颉很犯愁,于是仓颉根据先民的基础上根据野兽脚印创造出汉字。他功盖天地,*帝为之感动,以“天降谷子雨”作为其造字的酬劳,从此便有了“谷雨”节。此后每年谷雨节,附近村民都要组织庙会纪念仓颉。谷雨节也是非常隆重的,甚至当地人入学拜师、敬惜字、爱喝红豆稀饭、喜住窑洞、乞雨、乞子,祈福禳灾等习俗也都是与它有关。

谷雨时节海水回暖,百鱼行至浅海地带,是下海捕鱼的好日子。俗话说:“骑着谷雨上网场。”为了能够出海平安、满载而归,渔民们在谷雨这天要举行海祭,祈求海神保佑。因此,谷雨节也叫做渔民出海捕鱼的“壮行节”。

北方则有谷雨食香椿的习俗,谷雨前后是香椿上市的时节,这时的香椿醇香爽口营养价值高,有“雨前香椿嫩如丝”之说。香椿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健胃、理气、止泻、润肤、抗菌、消炎、杀虫之功效。

谷雨前后是牡丹花开的重要时段,牡丹花又被称为“谷雨花”。“谷雨三朝看牡丹”,赏牡丹成为人们闲暇重要的娱乐活动。至今,山东、河南、四川等地还于谷雨时节举行牡丹花会,供人们游乐聚会。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会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谷雨这天不管是什么天气,人们都会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来喝,又名品新茶。

春天过去了,到了夏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第七个节气之立夏,即夏天的第一个节气,告别春天,盛夏时节,万物生长,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公历5月5日至7日交节,*经到达45度。立夏有三个表征,初候蝼蝈鸣,随蝼蛄鸣叫,夏天的味道浓了。二候蚯蚓出,古人认为蚯蚓是地地道道阴物,感阳气而出凑热闹。三候王瓜生,王瓜为华北特产药用藤植,立夏时节快速攀爬生长。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立夏当天有“斗蛋游戏”,在当天中午,家家户户煮好囫囵蛋(鸡蛋带壳清煮,不能破损),用冷水浸上数分钟之后再套上早已编织好的丝网袋,挂于孩子颈上。孩子们便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蛋分两端,尖者为头,圆者为尾斗蛋时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破者认输,最后分出高低。我们知道,越小的蛋好像蛋壳还比较结实,大的蛋也结实。我曾经看到过一个鸵鸟蛋,根本敲不破,所以如果用鸵鸟蛋来参加这个游戏,肯定是所向披靡。当然鹅蛋也不错,它虽然大,但是蛋壳很厚很硬实。江南水乡还有煮嫩蚕豆的习俗。

立夏秤人。立夏吃罢中饭还有秤人的习俗。人们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秤老人要说“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秤姑娘说“一百零五斤,员外人家找上门。勿肯勿肯偏勿肯,状元公子有缘分。”秤小孩则说“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长大会出山。七品县官勿犯难,三公九卿也好攀”。打秤花只能里打出(即从小数打到大数),不能外打里。

立夏养生主要
  

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老我成惰农,永日付竹床。
  

衰发短不栉,爱此一雨凉。
  

庭木集奇声,架藤发幽香。

莺衣湿不去,劝我持一觞。

即今幸无事,际海皆农桑。 

野老固不穷,击壤歌虞唐。

第十个节气夏至又称夏节,寓为太阳北行的极致,此时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据说一天可以由15个小时,在北极地区夏至日白昼长达15天,这一天北半球得到太阳辐射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将近一倍,到晚上还可从天上的北斗星观察出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大家可以观察一下。

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

“冬至饺子夏至面”,好吃的北京人在夏至这天讲究吃面。按照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每年一到夏至节气就可以大啖生菜、凉面了,因为这个时候气候炎热,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开胃,又不至于因寒凉而损害健康。夏至这天,北京各家面馆人气很旺。无论面馆的四川凉面、担担面、红烧肉面还是炸酱面等等,各种面条都很“畅销”。

夏至这天,无锡人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取混沌和合之意。有谚语说:“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吃过馄饨,为孩童称体重,希望孩童体重增加更健康。

在此推荐两首诗是晚唐刘禹锡的《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昨天做PPT时想到了踏歌声又想到了唐代李白的《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古时,朋友要走了,他在岸上手舞足蹈送友人,这是一件很浪漫的事,现在很难一见了。

第十一个节气是小暑。暑是炎热,小暑还不十分热,可以感受到阳光猛烈,高温潮湿多雨,利于农作物生长。小暑三候,一候温风至,小暑日后,大地上便不再有凉风,风中都带着热浪。二候蟋蟀居壁,由于炎热,蟋蟀离开田野,到庭院角落避暑热。三候鹰始鸷,凶猛。老鹰因地面温度过高,而在清凉的空中活动。

人们常说“三伏天”,共计四十天,分别是头伏10天、中伏20天和末伏10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各地入伏时间并不完全一致。年三伏天分别是年7月11日-年7月20日为头伏;年7月21日-年8月9日为中伏;年8月10日-年8月19日为末伏。

三伏天吃饺子,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形容好热。吃饺子、浮面、烙饼。

关于三伏贴,三伏时期人的阳气过盛,气孔都打开了,此时适合治未病。三伏贴便是治未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冬病夏治的方法,是在夏季三伏天气贴的中药贴。

三伏贴是中医常用的根据穴位治病的一种方法,主要是通过穴位将药物渗透入体内,刺激穴位来达到治病防病的作用。不是每个人都贴在固定的位置,而是根据不同的身体状况、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性别进行调整。三伏贴有温经散寒的作用,对于一些老人、脾弱的小孩有较好的效果。我的父亲每年到三伏天时,中医院一说什么时候开始贴三伏贴了,我便会带父亲去。三伏贴贴的时间并不长,几个小时即可取下,不能贴太长时间,以免皮肤受不了。根据不同人的身体状况进行位置的调整,失眠则贴颈部背部等。其对于安神、女性例假等均有一定预防效果。但三伏贴虽然可以预防疾病,但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贴的,患有重大疾病以及孕妇还有例假期间是不适合贴用三伏贴的。

第十二个节气为大暑,寓为炎热之极,为一年当中日照最多、最炎热时。我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二候土润溽暑,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三候大雨时行,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大暑节气,是以太阳*经运行到度时来确定,民间一些自行推算的具体时间,会稍有误差,紫金山天文台负责实施中国的日历编算和发布,作为标准在每年出版的《中国天文年历》中正式发表,并以《日历资料》的形式对外发布,具体日期以紫金山天文台测算的为准。

大暑养生,多吃含维生素B族的全麦的食物及坚果,据说坚持饮食每天20g左右,比如吃松子,大概就是一小撮,坚持每日吃,但不可过量对身体有益。多食凉性食物消暑,我国的台湾地区则有在大暑吃凤梨的习俗,因为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而且有败火的作用加上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旺来”相同,所以也被用来作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兴隆的象征。

大暑期间,汉族民间有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等习俗。冬补三九,夏补三伏。童子鸡的蛋白质高,可多食。山东南部地区常喝暑羊汤。吃姜暖胃增食欲,度暑粥补气消暑,需多运动,多饮水,补充电解质。

推荐宋代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第二首是唐代白居易的《夏日闲放》,大家也可以品一品。

时暑不出门,亦无宾客至。


  静室深下帘,小庭新扫地。


  褰裳复岸帻,闲傲得自恣。


  朝景枕簟清,乘凉一觉睡。


  午餐何所有,鱼肉一两味。


  夏服亦无多,蕉纱三五事。


  资身既给足,长物徒烦费。


  若比箪瓢人,吾今太富贵。

秋季至,秋处露秋含霜降,亦是六个节气。一叶梧桐一报秋,稻花田里话丰收。

第十三个节气,立秋。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而转为阴盛节气,每年公历8月7日-9日交节。秋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到了立秋,梧桐树必定开始落叶,因此才有“落一叶而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而秋季又是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

江淮地区一般是在9月中下旬才进入秋天。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虽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气温的日较差逐渐明显,往往是白天很热,而夜晚却比较凉爽。此外,秋的含义,还有庄稼快成熟的意思。

古人将立秋分为三候,每5天为1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凉风至意思是到了立秋,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白露降:意思是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寒蝉鸣:意思是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在立秋收成之后,会挑选一个*道吉日,一方面祭拜感谢上苍与祖先的庇佑,另一方面则尝试新收成的米谷,以庆祝。秋祭亦有“敬社神”、“煮社粥”的说法。

立秋的养生需注意精神、起居、运动、饮食的调养,不能太贪凉。秋季主要讲究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春捂秋冻,主要要多吃润燥润肺的,比如蜂蜜、枇杷、乳品等。

立秋民俗之“贴秋膘”。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看看有没有瘦,现在物质生活比较丰富,基本上不需要特别地贴。而且“贴秋膘”并不仅仅说贴肉膘,各种蔬菜也是可以的,饮食多样化。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亦称“啃膘”。天津讲究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称“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城里人在立秋当日买个西瓜回家,全家围着啃,就是啃秋了。啃秋抒发的,实际上是一种丰收的喜悦。

立秋的诗词推荐宋代刘翰的《立秋》: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第二首是唐代白居易的《立秋日曲江忆元九》。

下马柳阴下,独上堤上行。故人千万里,新蝉三两声。

城中曲江水,江上江陵城。两地新秋思,应同此日情。

第十四个节气是处暑,意为炎热离开。太阳辐射减弱,气温降低,暑气渐消。处暑三候:一候鹰乃祭鸟,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二候天地始肃,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三候禾乃登,“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处暑期间,真正进入秋季的只有东北和西北地区,受冷空气影响,天气干燥。如果大气中有暖湿气流的输送,往往形成一场像样的秋雨。每每风雨过后,特别是下雨过后,人们会感到较北方南部的江淮地区,还有可能出现较大的降水过程。气温下降明显,昼夜温差加大,雨后艳阳当空,人们往往对夏秋之交的冷热变化不很适应,一不小心就容易引发呼吸道、肠胃炎、感冒等疾病。明显的降温。故有:“一场秋雨(风)一场寒”“立秋处暑天气凉”之说。

秋季亦是出游的好时节。关于秋季的习俗又有哪些呢?第一是放河灯,萧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是个*节;死了的冤*怨*,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门止,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可能北方地区比较多,南方是比较少的。第二是开渔节,亦是重要的仪式之一。在日本,从大暑到处暑的一个月时间内,日本各地有组织泼水降温的习俗。

处暑的农谚亦多,有“处暑开花不见花”“处暑花,捡到家;白露花,不归家”“处暑三日割*谷,处暑十日忙割谷。”“秋收一马虎,鸟雀撑破肚”“处暑高粱遍地红”等。

第十五个节气白露,天气转凉五,气温迅速下降,绵雨开始。公历9月7-8日交节。白露有三候,一候鸿雁来,自北而来南也。二候玄鸟归,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三候群鸟养羞,群鸟开始准备粮食以备冬之需。白露前后夏日残留的暑气消失,地面上的阴气上升,天气渐渐转凉,地面形成了一层白白的水滴,即“白露”的来由。人们会明显感受到气温慢慢凉起来了,阴气生发。

《本草纲目》上记载“百花上露,令人好颜色”,意为百花上凝结而成的花露对人体有益,可令人润肤养颜。收集清露成为白露时节最好的仪式之一。

白露有祭禹王的习俗,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均要举行祭禹王的香会,规模很大。

食在白露,建议吃梨,饮菊花茶,大枣煲汤,红薯当早餐。同时,红薯亦有减肥、预防癌症、防止便秘的功效,可延年益寿。菊花清热解*。

民间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的说法”,此时的茶是最好的。福建漳州有个传统习俗叫“白露必吃龙眼”,意思是在白露时吃龙眼有补益心肺、安神之功效。

推荐给大家的诗句是来自于《诗经·国风》的《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大致意思是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第十六个节气是秋分,秋季中间,昼夜等长,昼夜温差加大,气温逐渐下降,公历9月22-24日交节。秋分三候,一候雷始收声,北方强冷空气强势,而南方暖湿空气减弱,这样气流碰撞就减少,打雷的情况减少了。二候蛰虫坯户没有,坯是指没有烧过的砖瓦、陶器等。三候水始涸,秋天的干旱水源干涸了。

太阳在这一天到达*经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

秋分节气,也是农业生产上重要的节气,农谚说:“一场秋雨一场寒”,“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秋分之日夜观星象可看到“斗柄星指,天下皆秋”。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在每年的秋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秋内应于肺,补肺气养生。

秋分养生可从精神调养、运动调养、饮食调养等方面进行。瑜伽可使身体柔韧,拉伸筋骨。饮食上主要是要润燥,比如芝麻、核桃、糯米等。这些食品直接吃的时候吸收可能不是很好,将它打成粉末是比较好的,特别是芝麻要破壁,以帮助人体吸收。润肺的食品有百合、银耳,可煮成粥或糖水。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秋分吃秋菜,春分吃春菜”,这些均是顺应天气季节而为的。

第十七个节气是寒露,气温比白露时更低,晨晚略感寒意,气温下降,少雨干燥,晨露更凉。寒露三候中一候鸿雁来宾,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二候雀入大水为蛤,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三候菊有*华,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在广东一带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寒露过三朝,过水要寻桥”,指的就是天气变凉了,可不能像以前那样赤脚蹚水过河或下田了。可见,寒露期间,人们可以明显感觉到季节的变化,水寒、天寒。因为雨水天气不多,又受冷高压的控制,昼暖夜凉,白天往往秋高气爽,给人感觉很是清爽。

寒露养生推荐吃蟹、喝茶。俗话说“西风响,蟹脚痒”,天一冷螃蟹的味道就要“正”了。“九月团脐,十月尖”,寒露时节雌蟹卵满、*膏丰腴,正是吃母蟹的最佳季节,等农历十月以后,最好吃的则要轮到公蟹了。但过敏体质、胃寒者及孕妇、高血脂者不宜吃蟹*,另外要注意螃蟹忌与柿子同吃,以免生成胃石。

老南京有喝“寒露茶”的习惯。寒露前后正是茶树生长的极好时期。每年寒露的前三天和后四天所采之茶,谓之“正秋茶”,秋茶中以正秋茶为最佳。寒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爱。

谈谈寒露时节的衣食住行。在衣方面,“寒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寒露是一年中昼夜温差最大的一个节气,早晚及时添加衣服腹部保暖,以护肾气。在食方面,寒露以后,天气转凉,寒露时节的饮食应当以健脾润燥为主,宜吃性平味甘或甘温之物,如红薯、栗子、大枣等。在住方面,日夜气温差较大,夜晚睡卧不可贪凉。在行方面应加强身体锻炼,但要注意动静结合。

寒露时节的诗推荐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意思是指思念家乡的情人,你们都去登高了,只有我今年不能跟你们一起去了。

第十八个时节是霜降,气温比白露时更低,晨晚略感寒意,公历10月7-9日交节。霜降亦有三候。一候豺乃祭兽;字面的意思自然是豺狼用捕来的猎物祭祀苍天。这其实反映了古人很有意思的一种观念。豺狼当然是不会祭祀苍天的,但是在霜降前后,即将进入冬天的时候,肉食类的动物确实有捕捉猎物,为冬天储备食物的做法。古人看到豺狼捉到了猎物,却并不马上食用,而是堆积起来,就觉得好像是我们人类摆上供品祭天一样,于是就有了这“豺乃祭兽”的说法。二候草木*落,草木枯*而凋落。三候蛰虫咸伏,各种昆虫潜藏起来,等待下一个万物复苏的时节。

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一要防秋燥,会感觉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干、大便干结、皮肤干甚至皲裂,此时防秋燥最好的办法就是多饮水,皮肤表面可拍拍水,让皮肤保持湿润。在北方地区,每晚睡前,可将一盆清水放置在卧室的暖气片下面,让空气变得温润,避免晨起后口鼻干燥,还能减少静电产生。据了解,如果空气比较干的话,最好屋内放置一些绿色的植物,可以调节温度与湿度。二要防秋郁,晚秋时节,凄风惨雨、草枯叶落,人感受了季节的变化容易起忧思。人脑底部,有一个叫松果体的腺体,能分泌一种褪黑激素,它使人意志消沉、抑郁不乐。而入秋之后,松果体分泌褪黑激素相对增多,人的情绪相应低沉消极。可以多听一些较为欢快的音乐,换一些暖色调的服饰来调节心情。要多到户外运动,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记一些日记,看看演出之类。

咱们常用“霜打了的茄子”来形容一个人很蔫儿,精神不好。可实际上被霜打过的蔬菜,往往都很好吃,据说是跟霜打过后蔬菜的含糖量会增加有关系。而霜降前后,最好的应季食物,当推柿子和栗子了,板栗依有补肾强筋的功效。

这里推荐的诗是唐代杜牧的《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赏红花亦是秋季比较风雅的事情,有几个点是比较好的,分别是苏州太平山、南京西峡山,当然,最好赏红叶的地方还是北京香山。

秋季一过,冬季即到,冬季时节有“冬雪雪冬小大寒”的俗语。第十九个节气即立冬,冬季开始,万物闭藏,公历11月7-8日交节。立冬三候中初候水始冰,立春时一候为东风解冻,此时是水始冰。水面初凝,未至于坚也。二候,地始冻。土气凝寒,未至于拆。三候,雉入大水为蜃,中国神话传说的一种海怪,形似大牡蛎。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天文学上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按照气候学划分,我国要推迟20天左右才入冬。冬季空气十分清爽,对冬作物的生长也十分有利。但是,这时北方冷空气也已具有较强的势力,常频频南侵,有时形成大风、降温并伴有雨雪的寒潮天气。

立冬后,就意味着今年的冬季正式来临。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劳动了一年的人们要在立冬这一天来犒赏一下自己。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所以每到立冬,医院的膏方门诊就开始热起来了。

立冬吃饺子,饺子的原名据称叫“娇耳”,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他的“祛寒娇耳汤”的故事至今还在我国民间流传着。“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立冬意味着冬天的到来,天凉了,耳朵暴露在外边很容易就被冻伤了,因此,吃点长得像耳朵的饺子,补耳朵,这可是家里人对亲人最贴心的关怀了。

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如躺着”,这是老北京的老话了。冬季宜多吃主食,适当吃羊肉、鹌鹑和在庭房挂孔子像,上书“大哉至圣先师孔子”。学生在孔子像前行跪拜礼,口念:“孔子,孔子,大哉孔子!孔子以前未有孔子,孔子以后孰如孔子!”然后学生向老师请安,礼毕,学生分头在老师家中做一些家务活。

这里有推荐的六种食物,包括海带紫菜补碘;动物、肝脏、胡萝卜补维生素A和维生素C;芝麻、葵花籽补蛋氨酸和蛋白质。

在哈尔滨,立冬之日,黑龙江省冬泳协会的健儿横渡松花江,以这种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气温17度以下作为冬泳的起点,这个其实是很冷的,低于8度以下就会有冷、麻、强冷刺激的感觉,我想低于8度以下应该是刺骨到有些疼的。南方是没有这种机会了,但是我知道有很多家长会让小孩一年四季坚持游泳,这个也是不错的。

入冬后,农业可以稍稍放一放了,人们开始有时间学习。古人不像现在,都有学上,他们是私塾制,可上学可不上学,此时便是扫盲的好时候了,江老师请到私塾中或者祠堂来概学生。提着果品和点心到学校去慰问老师,叫做“拜师”,还需要帮老师做一些家务活。

第二十个节气小雪,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冷空气南下,气温下降,每年公历11月21-23日交节。虽然开始下雪,但是一般雪量较小,夜冻昼化。如果冷空气势力较强,暖湿气流又比较活跃的话,也有可能下大雪。下雪其实是很浪漫的,我小时候在湖南不是特别容易看到下雪,但是一旦下雪了,我父母叫我起来我是马上就起来看了,下雪是一个乐趣。到南方下滑更是不常见了,而且随着现在气候上升,下雪的情况可能更不多见了。大家应该也感受到了,今年深圳的冬天只冷了十几天,保护环境迫在眉睫。当气温每上升一度时,很多地方都要遭受灾害性的天气,包括现在南北极的动物因为冰雪融化而没有栖息的地方了。

小雪三候一候虹藏不见,由于不再有雨,彩虹便不会出现了。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天空中的阳气上升、地中的阴气下降,导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三候闭塞成冬,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

节气的小雪与天气的小雪无必然联系,小雪节气中说的“小雪”与日常天气预报所说的“小雪”意义不同,气象学上把下雪时水平能见距离等于或大于米,地面积雪深度在3厘米以下,24小时降雪量在0.1-2.4毫米之间的降雪称为“小雪”。

小雪节气,中国东部会出现大范围大风降温天气。小雪节气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的节气。强冷空气影响时,常伴有入冬第一次降雪。小雪阶段比入冬阶段气温低。到了小雪节气,意味着中国华北地区将有降雪。冷空气使中国北方大部地区气温逐步达到0℃以下。南方地区北部开始进入冬季。“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已呈初冬景象。

小雪前后,土家族群众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给寒冷的冬天增添了热烈的气氛。吃“刨汤”,是土家族的风俗习惯。在“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中,将各种活动混合在一起,把猪肉送给邻居家。

南京有谚语:“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小雪之后,家家户户开始腌制、风干各种蔬菜,包括白菜、萝卜以及鸡鸭鱼肉等,以备过冬食用。杭州人往往也会趁着这个节气开始腌制酱鸭、腊肉。

在南方某些地方,还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美食。古时,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语“十月朝,糍粑禄禄烧”,就是指的祭祀事件。糍粑,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

民间有谚语:“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也有说,“十月的萝卜赛人参”,因此萝卜又被称为“小人参”。萝卜性平微寒,可益气健脾,养阴生津,清热解*。在冬季要多吃黑色食品如黑木耳、黑芝麻、黑豆等;要远“三白”,即糖、盐、猪油。这也就是养生专家推荐的远“三白”、近“三黑”。

在冬季,应多用热水泡泡脚,并按摩足底的涌泉穴。常说“人老脚先老,树老脚先老”,所以泡脚是从根上养起。小雪时期节可以去滑雪。

第二十一个时节是大雪,大雪时天气变冷可能性更大,雪量增大,气温将显著下降,天气寒冷,大概在每年12月6或7或8日入节。大雪三候,一候鹖鴠不鸣,鹖鴠即寒号鸟。此时因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鸣叫了。二候虎始交,此时是阴气最盛时期,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三候荔挺出,荔挺为兰草的一种,也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

在气候正常年份,*河流域以及以北地区已有积雪出现,冬小麦已停止生长。大雪之后江南进入了隆冬时节,常出现冰冻现象。“大雪冬至后,篮装水不漏”就是这个时间的真实写照。

大雪时节会有降温、大雪(暴雪)、雾霾、冻雨、雾凇等情况出现,有一些天气会给我们带来困扰,但是雾凇到来时的景观却也是非常漂亮的,每年雾凇到来之际可以到庐山看看雪,看看雾凇。

大雪时节的习俗之一是腌肉,鸡鸭鱼肉都可以进行腌制。

习俗之二是观赏封河。俗话说“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到了大雪节气,河里的水都冻住了,人们可以尽情地滑冰嬉戏。当然也可以在岸上欣赏封河风光。滑冰是冬季游戏之一,古时称为冰戏。北方严寒,河流冻得坚实,滑冰最为流行。据说我们的滑雪运动员都是在北方找的,因为他们从小就滑冰,南方的运动员比较少。

民俗之三是冰雕,到了大雪节气东北地区冰雕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非常漂亮。

民俗之四之米特尔节。鄂温克和鄂伦春人们的传统节日米特尔节,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陈巴尔虎族。他们生活在大兴安岭一带,冬季十分寒冷,放牧与狩猎活动都极为困难,所以要做好一切越冬的准备工作。是日有羊群的人,要把种羊归入羊群,并卖一些大牲畜,把过冬春食用的牛、羊宰杀后贮存起来,确保冬季有足够食用的冻肉和粮食。

民俗五之民间夜作。大雪白天短、夜间长,所以,古时各手工作坊、家庭手工就纷纷开夜工,俗称“夜作”。手工的纺织业、刺绣业、染坊到了深夜要吃夜间餐,因而有了“夜做饭”“夜霄”。

大雪时节有七宜,分别是宜保暖、宜健脚、宜多喝水、宜通风、宜早睡、宜调神、宜粥养(特别是羊肉粥、糯米红枣百合粥、八宝粥等)。做多的补品也补不过你熬夜伤的身,到冬天真的要少熬夜。现在的抖音也很方便,我但凡不会做菜时就打开抖音,输入几个关键字,各家做的各式口味都可以尝试。

大雪时节健康十防包括防跌倒、防中风、防心脏病、防消化道溃疡(少吃生冷食物)、防呼吸道疾病(宜多喝水)、防煤气中*、防虚脱、防晨练病、防烫伤、防不当御寒。因为大雪时气温变化较大,而气温急剧变化会带来血压波动,引发中风。大家都知道,无论是肺炎还是感冒流感,其实都是通过呼吸道引发的,要多喝水保持鼻腔、口腔、咽喉的湿润,以起到屏障作用。

大雪时节推荐的诗是唐代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第二十二个节气冬至,又叫冬节、日短至、亚岁,是北半球各地全年白昼最短的一天,阴阳交割、万物亡寂、生机禁闭。每年12月21至24日交节。冬至有三候,一候蚯蚓结。传说蚯蚓是阴曲阳生的生物,冬至时节,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二候麋鹿解,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解角是指麋鹿的角像树枝一样,本来两边是对称的,这边掉下来了,其实是因为鹿角的角质成熟了,所以自然脱落了。但古人却认为是因为阴气太盛而脱落,有营养价值的是鹿茸,即刚刚发出来的没有形成角质的鹿茸。三候水泉动,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大家可以看到,冬至日太阳照射光线的位置最短。北斗七星斗柄所指天下皆冬。冬至也是一年当中白天最短的日子。

大家都说,冬至大过年,可知冬至是个很重要的节气。我原来所在的港资企业,他们冬至会放半天假,在这一天要回家休息,团团圆圆。一忌暴饮暴食,二忌受寒,三忌大汗,四忌是非,尽量保持心态平和,不要招惹是非,避免因情绪激动引起的突发疾病。

第二十三个节气之小寒,是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大风降温,雨雪,气温最低。每年1月4至6日交节。

小寒三候一候雁北乡,虽然大雁还在南方过冬,但它们已经感知到阴阳的顺逆变化,阳气即将回升,雁群开始自南往北飞回故乡。二候鹊始巢,虽然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喜鹊却会冒着严寒开始筑巢,准备孕育后代。观察鹊是因为中国人在鹊之前加上喜字,明证喜鹊在中国人的眼中象征吉祥。民间传说鹊能报喜,故称喜鹊。三候雉始雊,“雉”是野鸡,在山中的野鸡也察觉到了阳气的滋长,开始鸣叫寻找同伴。雊,为句与“隹”联合起来表示“野鸡弯曲脖子用力鸣叫”。

小寒养生应遵循这样的原则:一是闭藏,二是就温远寒。要合理安排起居作息。中医指出,“起居有常,养其神也,不妄劳作,养其精也”。早睡晚起,等到日出再起床。因为日出象征着阳气的强壮,此时人动,就不会被寒所伤。三是就温远寒,注意防寒保暖。四是颐养精神,在精神上静神少虑、畅达乐观,尽量做到“行不疾步、耳不极听、目不极视、坐不至久、卧不极疲”。五适度锻炼,民间有“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的说法,小寒时节的运动原则:一是日出后才开始锻炼,二是准备运动不可马虎。

一年中最后一个节气是大寒,天气严寒,最寒冷的时期到来,小寒、大寒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时段,每年1月19至21日交节,也是冬季即将结束之时。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

有人问小寒大寒究竟哪个最冷?其实是不一样的。通过统计对比,61%的地区小寒更冷,32%的地区大寒更冷,7%的地区小寒、大寒寒冷程度持平。由此可知,小寒的寒冷程度还是更胜一筹。因为我国地域比较广阔,各地呈现的气温是不一样的。

大寒时节北方平均气温在零下二至四度,最低气温一般在零下十四至十七度,极端的可低至零下二十多度。南方地区气温多为六度到八度,看上去挺高,但其实湿冷才是最要命的。众所周知,长江以北地区有暖气,长江以南没有暖气,有一种冷叫做湖南湖北的冷。我小时就不喜欢冬天,因为冬天太冷了,不想动弹,而且手上、耳朵上生冻疮,又红又肿又疼。

大寒是一年当中雨水最少的时段。西北高原山地更为可怜,降水量仅有1-5毫米,也许看韩剧留的泪都比它多一点。

大寒三候,一候“鸡乳”,大寒到来,母鸡就会准备孵蛋,孵化小鸡,当然,新生命的诞生,也正预示着春季的到来。二候“征脑厉疾”,大寒节气五天后左右,鹰隼等征鸟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中。一方面,征鸟们在秋季储存的食物和能量此时都已基本消耗完毕,寒冷的天气让它们必须捕获充足的食物来保持自身体能抵御严寒。另一方面,冬季地面裸露,树枝干枯,野兔、田鼠等在户外觅食时很容易被高空盘旋的猛禽发现。它们便如离弦的箭一般扑向猎物,精准而迅猛。飞行速度最快的鹰隼类猛禽,比捕狼鹰--金雕,俯冲速度多公里还要快!三候“水泽腹坚”,俗话说“三九四九,冻破石头”,这时的江河湖泊水面结冰的厚度也达到全年之最,且冰面坚硬,水一般已冻到河湖中很深的“腹部”了。大寒节气从这家禽、飞鸟、河水冰冻这三个角度显示出天气寒冷,达到极致。然而物极必反,寒极必暖,这至寒的天气也恰恰代表着旧年离开,新年将至。

按我国的风俗,特别是在农村,每到大寒节,人们便开始忙着辞旧迎新,扫尘洁物,购置年货。要多食红色食物,比如红辣椒、红枣、红萝卜、樱桃、红色甜椒、红苹果等,能使人体增加热能,使体温升高,多吃才能抵抗感冒病*,加速康复,是冬季的首选食物。

大寒“早卧迟起”,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当然这里说的迟起只是不要早于太阳而起,也绝非一觉睡到正午的懒觉。

大寒养生宜吃羊肉、鸡肉、牛肉、百合、花生、大枣、莲子等能够散寒温中、养血补虚、通肠润肺的食物。忌吃:生冷之物,避免内外皆寒以伤脾胃,如西瓜、梨、绿豆、海鲜等寒性之物切记少吃或不吃。八宝饭、糖醋胡萝卜丝、炒双菇、枸杞炖子鸡、发散风寒汤、牛奶粥等均是对身体有益的。身体好才是真的好,要防止外感风寒,需戴口罩、帽子、围巾。有人曾说“戴一条围巾胜过穿一件衣服”,大家可以想,脖子是身体当中比较细的,仅次于手杆和脚杆,属于中央部分最细部位,亦是血管和神经流经最多之地,故脖子戴围巾相当于加了一件衣服。

大寒时期农事虽不多,北方地区老百姓要积肥堆肥,为开春做准备,同时要加强深处的防冻防寒。南方地区要加强小麦的管理。

大寒节气中充满了喜悦与欢乐的气氛,此时人们忙着除旧迎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其乐无穷。

大寒民俗之冬泳。冬泳是集冷水浴、空气浴与日光浴于一体的“三浴”。江河湖海中丰富的矿物质与微量元素、空气中的负氧离子、日光浴中的紫外线对健身、供氧、防治骨质疏松等有益。身体强健且喜好游泳的可以尝试,但身体本身有疾病的不建议实践。

除了冬泳,大寒还有尾牙的习俗,源自于拜土地公做“牙”的习俗。所谓二月二为头牙,以后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农历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尾牙同二月二一样有春饼(南方叫润饼)吃,这一天买卖人要设宴,白斩鸡为宴席上不可缺少的一道菜。据说鸡头朝谁,就表示老板第二年要解雇谁。因此有些老板一般将鸡头朝向自己,以使员工们能放心地享用佳肴,回家后也能过个安稳年。

大寒的诗歌推荐宋代王安石的《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第二首是唐代王维的《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两首诗都是很有意境的,有兴趣的可以细细品位。

扫码观看直播回放

*本文内容根据活动当日嘉宾对谈进行了一定的整理与编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TUhjnbcbe - 2021/4/9 15:05:00

体检的目的是为了了解自身健康状况,

进行主动的自我健康管理。

拿到体检报告后,

正确的做法是及时咨询相关专家,

详细解读体检报告。

当发现一些疾病预警信号,

往往还需做进一步的检查

及鉴别、诊断,及时发现,进行干预。

体检报告中,一些主要指标

1
查看完整版本: 无锡人越来越多高血脂体检中的这些指标,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