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拆開來:人、一、口、節。意思就是——“能少吃一口就少吃一口,人就有命了。”
“甯可少吃一口”就是飲食有節。現在的“三高”症,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都是吃出來的病,飲食無節呀。講到這裏,再拆一個字——,“千口水爲活”,意思是說人離不開水,一旦缺少就有病症。比如我們現在說的糖尿病,中醫古書稱消渴病,甲骨文就有記載,是說身體裏缺乏津液(水),所以尿液裏糖分多,現在形象地叫糖尿病。還是吃出來的毛病。
再說運動,現代人都很注重。華佗說,動則谷氣消,但不宜及。意思就是生命在于運動,但不能做得太過,明明身體吃不消還要做運動,就不合適了。
中醫講究調養,即使先天條件不好,後天調養得好,一樣長壽。簡單易行的中醫養生鍛煉方法,可以健神養腦,名叫“敲三關”。用十指尖有節奏地輕敲3個穴位,最初每次敲36下,然後加到99次。敲的時候一定要靜心、閉眼,舌頭抵上颌,心裏只默念數字。第一關是敲頭頂的百會穴,第二關是敲太陽穴,第三關是敲風池穴(脖後發際線下)。工作間隙,不妨堅持做做,時間長了,保准精氣神好,耳鳴腦暈也不會有了,對預防高血壓也非常有效。敲敲打打的功夫,就是活血,流水不腐的道理,一定要堅持。
中醫是辨證論治,和西醫有很大不同。就像挑西瓜,中醫是敲一敲、聽一聽、壓一壓,西醫的方法則很直接:切開看。兩者都能挑到好西瓜,中醫的優勢在于保持了整體,西醫的優勢在于判斷准確。在挑西瓜的時候,人們通常不願意用切開的方法,因爲空氣、微生物都進去了,切開的西瓜很快就會壞掉。定位:位于足弓,劃一個十字,交點即爲此穴。解剖:布有趾長屈肌腱,足底內側動靜脈,足底內側神經。原則:交替取穴特點:以針刺足底內側神經之後出現的針感爲宜。手法:上下提插,對急性病人可以留針。針感:局部酸麻脹功能:調節神經,降低血壓,興奮鎮靜。主治:高血壓,臨床還可用于治療休克,昏迷,高熱,精神分裂症,癫痫,癔症性癱瘓,神經性頭痛,偏癱。 定位:此穴位于前臂掌側,腕關節至肘關節的下1/3。局解:指淺屈肌,深層有指身屈肌,前臂正中動靜脈,深層爲前臂掌側骨間動靜脈,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下正中神經,深層有前臂掌側骨間神經。取穴原則:左右交替。針刺特點:以針刺正中神經,前臂內側皮神經,或前臂掌側骨間神經後出現的針感爲宜。手法:上下提插。對于久病體虛重症病可采滯針功能:益氣提神,健脾和胃,舒肝理氣,降糖,降脂,降壓,降酶,消炎,鎮痛,鎮靜。擴張冠狀動脈,增強機體免疫力。主治:糖尿病,高血壓,高血酯,高血糖。臨床還可用于治療冠心病,心絞痛。肋間神經痛,非化膿性肋間軟骨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胃炎,胃痛,胃癌,胃潰瘍,膈肌痙攣,神經衰弱,低血壓,失眠等。按語:從中醫心理學觀點認爲糖尿病屬于心理性疾病範疇。從大量的病因學調查90%以上的病人卻有一定的環境誘發因素。此穴從中醫角度講具有理氣,益氣,活血,卻瘀之功效。臨床多以平衡針灸爲主配合平衡火罐,平衡推拿,綜合治療糖尿病。要求合理調節飲食,減少病人並發症發生。此外還可以用于其他疾病的康複治療。對糖尿病合並的腦血管病,冠心病,白內障,頸肩腰腿通,痛風,還必須配合相應穴位綜合治療。歌訣:降糖穴位前臂下,正中神經必須紮,配穴胃痛腹痛穴,降脂降糖與降壓。(3寸毫針針尖向上成45度角斜刺2寸左右):胰俞。操作:斜刺1.5寸,瀉法,留30分鍾,配三陰交、脾俞、足三裏、神門、腎俞。主治:糖尿病、血糖過高。:豐隆。操作:直刺2寸,提插瀉法,留30分鍾。主治:高脂血症,肥胖。常用的位及按摩方法有:此穴位置在足背與小腿交界處的橫紋中點處。用手指尖在穴位上一壓一放,做60次,可清胃熱,除腹脹,治便秘。點按足三裏穴在髌韌帶外側向下3寸,胫骨向外1橫指處。每天點按15分鍾。如果穴位周圍有硬結,則要慢慢揉散。此穴能補益氣血,促進消化,吸收,調節胃腸運動功能。揉按曲池、手三裏曲池穴位置在屈肘位,時橫紋桡側盡頭處。按揉穴在曲池穴向下2寸處。每穴按揉3~5分鍾,以有酸脹感時爲度。能治療腹部脹痛,嘔吐,腹瀉,便秘等。掐按此穴位置在手掌腕橫紋中點向上2寸處,每次掐按15分鍾,左右手相互掐按。有和胃降逆,理氣消脹的功效。推擦此穴在足內踝高點向上3寸,小腿內側正中處。推擦方向由下向上,共推60次,可治療脾胃虛弱,腸鳴腹脹。搓擦小腿坐位,擡起一側小腿,將兩手掌分別置于小腿內、外側面,反複上下搓擦小腿2分鍾,再前後用力搓擦小腿1分鍾。換另一退再做,手法同前。小腿處有脾經、胃經、腎經、膀胱經、膽經、旰經等與消化功能相關的經絡,搓擦此處,可以疏通經絡,激發脾胃消化吸收功能,促進胃腸排出消化殘渣。版权声明1、本文来源于网络,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2、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删除
资料如下:
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