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开头,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觉得什么病最吓人?
相信大多数人脑海中第一个会想到“癌症”,不过,今天悟太医可要给你敲下另一种病的警钟,它就是——中风!
中风又叫脑卒中,具有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特性。据相关数据统计,中风已成为国人死亡的“头号病因”,每年因中风死亡的人数超过万。
并且,中风天冷时高发,天热时也不少见。这不,前些天,就有人跑步后突发中风了——
跑完步冲凉睡觉,醒来突发脑梗死
正值三伏,天气闷热难耐,浙江杭州的王先生于是想着运动运动出下汗,去外面跑了几圈。回到家,汗流浃背,他直接冲了凉水澡,打开空调睡了。
结果醒来后,王先生发觉自己的左手左脚不听使唤了,手机拿不稳,走路也一拐一拐。
一开始他以为是睡姿不好引起的,但渐渐的症状越发严重,整个左半边身体都很麻,且讲话也变得口齿不清,像大舌头一样。
最后,医院。经检查诊断,王先生是得了脑梗死,也即“中风”。
通过静脉溶栓治疗,3天后王先生左手左脚基本恢复正常。不过他回想发病过程,实在百思不得其解:自己没什么慢性病,怎么就中风了呢?
神经内科医生分析,王先生突发中风,与大量出汗,又没有及时补充水分有关。
因为出汗后,人体大量缺水,此时血容量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产生血栓;加上王先生平时吸烟,血管本就有些狭窄。
多重危险因素叠加,就成了诱发中风的“祸首”。所以,中风并不是无缘无故突然发作的。
除了出汗吸烟,下面几个原因也容易导致中风。
这5个原因,也是中风元凶
1、三高
患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人,中风的可能性要远高于正常人。
三高会对血管状态造成较大影响,比如,容易在血管壁上形成斑块,促使血管管腔狭窄,进而引起中风等一些列心脑血管疾病。
此外,心脏病患者同样更易突发中风,比起正常人,甚至达到5倍以上。
2、肥胖
肥胖的人与普通人相比,发生中风的几率会高40%,并且越胖,几率越大。
因为肥胖人群往往内分泌及代谢功能紊乱,容易患上高血压、高血糖等慢性疾病,损害血管,引发中风。
3、吸烟
长期吸烟,不仅会加快人体心率,升高血压,还会造成机体凝血机制紊乱,导致心脑血管病变,猝死中风风险增加1~2倍。
4、高脂高钠饮食
平日里饮食不当,偏好高糖、高盐、高脂肪的食物,也是中风的帮凶之一。
特别要注意的是,高胆固醇患者,中风发病率比常人高1.3~2.9倍。
5、缺乏锻炼
中风发生还与经常久坐、缺乏锻炼有关。
长时间没有运动的人,体内血管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硬化,严重时可能诱发中风。
3个动作识别中风信号
突发中风,最好的救治时间就在发病后的3小时内。
因此,一旦发现患者有眩晕、头痛、肢体麻木、行走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呼叫。
另外,中风高发人群,可尝试做以下3个动作,作为临床上判断中风的初步依据:
动作一:笑一笑
让患者咧嘴笑一下,观察其口角有无歪斜、流口水等表现。
动作二:抬手臂
让患者试着抬高两只手臂,观察抬的高度是否相同,有无出现其中一只手臂无力举起,或坚持时间短的现象。
还可与患者用力握手,感受一下双手力量有无差别。
动作三:说一说
让患者说几句话,看看患者的语言表达是否流畅,有无出现答非所问、吐字不清的情况。
前面三项中,任何一项出现异常,都可能提示患者发生脑卒中。这时切记要抓紧时间,医院中进行诊治。
天热防中风,做好这6点
中风危害不可小觑,那么平时该如何预防中风呢?
1、控制原发病
控制原发病是预防中风的一个关键。
高血压、高血糖等慢性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坚持长期服药,以有效控制血压、血糖。
2、大量喝水
饮食上最好以清淡为主,低盐低糖低脂,避免暴饮暴食,远离烟酒。可多补充这种食物:
菊苣栀子茶——中风“克星”,早晚泡一杯,风去无踪!
菊苣栀子茶,茶方出自《金匮要略》,取菊苣、栀子、葛根、桑叶、蒲公英,洗净加水煎服,每日两次,饭后服用;
1)菊苣,性味微苦、咸、凉,有保肝,降尿酸,镇痛,促进伤口愈合,提高免疫力等作用。
2)菊苣富含菊苣多糖,对尿酸和高甘油三酯血症均有降低的作用,作用持久稳定,
3)栀子中富含的栀子苷可通过促进尿酸排泄,以降低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
4)葛根可通经活络,桑叶能疏散风热,对于缓解痛风来说很有利。一般饮用7天左右,尿酸就会有明显的降低。
3、适当多动
日常多进行运动锻炼,有利于避免肥胖,还能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从而减少中风的几率。
建议选择柔缓的运动,包括散步、瑜伽、太极拳等。
4、规律作息
调节好作息习惯,也是预防中风的重点。
建议劳逸结合,尽量减少熬夜,成人每天应至少保证7小时的睡眠时间,最好在晚上11点前入睡。
5、稳定情绪
情绪激动的人,血压容易失控,更可能突发中风。尤其是血压本就偏高的人更要注意,一定要保持缓和的情绪,遇事要冷静。
6、定期体检
有条件的情况下,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体检,查看血压血糖方面是否异常。
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体检时,最好加上脑血管功能的相关检测,有助于尽早发现脑血管病,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