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病因病机
本病的形成与演变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初起多由情志不遂,郁怒不畅,而致肝气不疏。继续发展则成肝郁气滞,气机失于宣发,阻于血络,血滞成瘀,痰瘀互结,日渐成积,毒邪内生,病从无形至有形,如果不及时发现而积极治疗,则病情迁延,久则伤阴耗气,肝脾肾互损,气血水互结,出现鼓胀、黄疸之证而终不能治。
1.气滞血瘀,痰结成积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痰湿内停,痰气交阻,痰瘀互结,结于胁下,日渐成积。《黄帝内经》谓:“肥气在胁下,若覆杯。”《难经》曰:“肝之积,名曰肥气,在胁下,如覆杯,有头足,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发黄疸,饮食不为。”
2.肝气不疏,脾失健运情志不遂,郁怒寡欢,日久不解,则肝气不疏,木不疏土;或因饮食劳倦伤脾,脾失健运,则痰湿内生,湿郁化热,毒热瘀积。
3.郁结发黄,水聚成臌积久不去,蕴热成毒,熏灼胆汁而发黄;肝脾不调,殃及肾水,终至肝脾肾功能失调,气血水互结,聚于腹中,形成鼓胀。《诸病源候论·癖黄候》谓:“水饮停滞,积聚成癖,因热气相搏,则郁蒸不散,故胁下满痛而发黄,名曰癖黄。”
总之,本病的病位在肝,损及脾土。始于气滞,发于血瘀,终归于气血水互结而成黄疸、鼓胀。其病机可归纳为正气亏虚,邪毒凝结于内。
1.肝区疼痛最常见,半数以上患者有肝区疼痛,多呈持续性胀痛或钝痛。如病变侵犯膈,痛可牵涉右肩。当肝表面的癌结节破裂,坏死的癌组织及血液流入腹腔时,可突然引起剧痛,从肝区开始迅速延及全腹,产生急腹症的表现。
2.肝大肝呈进行性增大,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有大小不等的结节或巨块,边缘钝而不整齐,常有不同程度的压痛。
3.黄疸可因肝细胞损害而引起,也可因癌块压迫或侵犯肝门附近的胆管,或癌组织和血块脱落引起胆道梗阻所致。
4.肝硬化征象可有脾大、腹水、静脉侧支循环形成等表现。血性腹水多因癌侵犯肝包膜或向腹腔内破溃而引起,偶因腹膜转移癌所致。
5.全身表现有进行性消瘦、发热、食欲不振、乏力、营养不良和恶病质等。少数肝癌患者由于癌本身代谢异常,进而影响宿主机体而致内分泌或代谢异常,可有特殊的全身表现,称为伴癌综合征,以自发性低血糖症、红细胞增多症为常见,罕见的有高血钙、高血脂等。
6.转移灶症状胸腔转移以右侧多见,可有胸水征;骨骼或脊柱转移,可有局部压痛或神经受压症状;颅内转移癌可有神经定位体征。
7.并发症
(1)肝性脑病见于肝癌终末期,约34.9%的患者因此而死亡。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18%